煌煌华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7章 统战价值,首辅,煌煌华夏,小说巴士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有明一朝,全国书院约一千五百家,江西一省便有两百八十七家,数量为全国之最,其次便是浙江、南直隶、广东、湖广等省地。</p>

而在明朝之前的历朝历代,江西都是各个朝代书院最多的省。</p>

《中国书院制度》一书中对书院的发展历史做过调研研究,其中提到“书院制度起于唐末五代,书院以白鹿洞书院为最早。”,白鹿洞书院便是在江西九江庐山,因唐代李勃在此驯养一白鹿而得名白鹿洞,后于南唐升元四年改名庐山国学。</p>

后王安石变法,大刀阔斧提出要‘改科举,兴书院’,后变法失败,蔡京执政时期则是‘固国本,废书院’,书院的政治发展遭受到削弱。</p>

陆远先对书院的一些历史发展情况做足了功课,随后便开始自己巡视书院的行程。</p>

而他的第一站就是号称书院之首的白鹿洞。</p>

院师贺向元领着书院内十几名讲师迎候,并充为向导,为陆远介绍起这白鹿洞书院。</p>

“我们白鹿洞书院推崇生择师,以此振奋学生好学求知的兴趣。”</p>

贺向元六十余岁,不过精神头好的很,可比壮年,说起话来声音也洪亮清晰。</p>

“而今我白鹿洞书院有各科藏书一千七百余本,涵括经史、天文、礼乐、典章、阴阳、术数、地理、水利、边塞、兵法、战阵、纵横、医药等,拥有座师二十七人,学生六百四十余名。”</p>

跟在贺向元旁边的老头适时搭了一句话。</p>

“自我大明开国以来,仅从我白鹿洞书院走出的进士便有一百一十四人,冠绝全省。”</p>

一个书院,出了一百多名进士,相当于后世一所民间大学出了一百多个正处级以上干部。</p>

毕竟进士最差也是知县。</p>

陆远一边参观一边赞许:“为国朝培育如此多的栋梁之才,此堪称国学之圣地了。”</p>

“不敢不敢。”贺向元嘴上说着不敢,脸上的笑容却是灿烂之极。</p>

“贵书院有师生近七百人,这日常所耗也非少数,衣食补给之物可有困难之处,若有贺公可同陆某说,陆某自当为贺公处置。”</p>

陆远关心道:“毕竟陆某也身为江西士林一员,若是能有略尽绵薄的地方自不会推脱。”</p>

“劳少傅挂心了。”贺向元连道:“不过书院略有些许薄田,加上每年藩司和庐江府也会给些资助,因此只是果腹穿衣并无困难。”</p>

“那就好。”陆远点点头:“有困难就给陆某写信,陆某一定竭力相助。”</p>

“多谢少傅了。”</p>

一群人陪着陆远绕着白鹿洞书院转了一圈,最后在陆远的强烈要求下,陆远还在这陪着几十名读书人一同上了一节课。</p>

讲课结束之后,陆远留下几句勉励的话便动身离开,启程赶赴下一家。</p>

“明台。”</p>

在陆远的马车里,赵贞吉问道:“这一个江西二百多家书院呢,咱们真就这么一家家看下去?不算路程,就算一天走一家也得小一年了。”</p>

“全看遍是不可能了。”陆远摇摇头:“挑十几家最出名的、师生最多的看看吧。”</p>

虽说只转了十几家,但加上路程,陆远还是用了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才结束这次书院的调研行动。</p>

这时代的交通实在是太不方便了。</p>

不过为期两个月的调研下来,也让陆远切身发现了这所谓的书院派之间存在的矛盾。</p>

那就是基于对自家书院影响力的追求。</p>

谁不希望自家的书院能够有更多的名师加盟,招收更多的学生,诞生更多的进士。</p>

这才符合现实嘛,就算再是同一阶级,也不可能真有那种为了群体利益而漠视自身利益的圣人。</p>

只能说他们这些人在面对对他们这一群体不利的政策时会无比的团结对外罢了。</p>

堡垒,永远都是从内部先瓦解掉的。</p>

有了调研的内容作为支持,陆远就踏实了许多,回到南昌后再次找来吴鹏。</p>

“这次本官用了两个月的时间看了江西一省十几家书院,所见大为震撼,并觉得应该大力推崇。”</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女生耽美小说相关阅读More+

武动:我林琅天,不做配角

麻辣回锅肉

从绝对音感开始的指挥之神

努力练琴佐老师

闭嘴,让我当假面骑士!

献祭流

进错房,我怀上首富大佬的双胎

亦以情

末世:开局看到人性善恶值!沈云李若曦

挽风云

海岛求生:签到万倍暴击金手指沈云李若曦

挽风云